2025-07-15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87岁的陈德康爷爷,曾是一名铁路劳资干部,退休后本可以选择居家养老或雇佣保姆,却毅然选择在养老院度过晚年。当被问及缘由时,陈爷爷的回答干脆利落:"这里吃得好、住得好,护理专业又安心,我何必折腾?"
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▲国德长者陈德康爷爷


  01经济账:专业服务性价比高


  陈爷爷的儿女曾提议为他雇佣居家保姆,却被他一口回绝。"雇保姆就是雇个'菩萨',我得听她安排,还要管吃管住,价格比住养老院还高!"他笑着摆手。在陈爷爷看来,居家养老看似自由,实则潜藏诸多不便:保姆的专业性参差不齐,突发状况难以及时应对,独居老人面临的安全隐患更让他心有顾虑。

  相比之下,国德养老院的"性价比"让他格外满意。每月三千多的费用涵盖三餐、住宿、基础护理等,24小时轮班的护理团队让他倍感安心。"这里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,我只要舒舒服服享受退休生活。"陈爷爷的账算得清楚——与其花高价雇保姆承担风险,不如把钱投入更系统化的养老服务。
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▲陈爷爷日常在楼层大厅做手指操


  02安全网:医养结合响应快


  在国德养老院居住的一年半里,最让陈爷爷触动的是这里的医疗应急机制。去年冬天,隔壁房间老人突发心绞痛,值班医生三分钟赶到现场施救,并通过绿色通道快速转诊。

  再比如日常中,院长和护理员每天会查房2-3次,询问老人身体情况和生活需求。如果有老人不起来吃饭,护理员就会关切询问,一旦发现老人不舒服,医生立马到位,情况不好便迅速送往医院。

  “养老院里有医院,相当于把ICU搬到了家门口。”陈爷爷坦言,这种“医养结合”模式,让突发疾病的老人们能获得"黄金抢救”时间,高效的应急机制极大地保障了老人的生命安全,而这也是他坚持住在国德养老的关键。
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▲陈爷爷和院内好友一起就餐


  03自由感:边界社交享清静


  不同于多数老人热衷参加集体活动,陈爷爷更享受独处的宁静。"每天看看报纸,追追新闻,再和邻友聊聊国家大事,这就是我的'精神三餐'。"陈爷爷说。尽管他鲜少参与养老院每天组织的各类活动,但这份"不打扰"的包容恰恰让他感到自在。

  不过,独处不代表孤独。住在三人间的陈爷爷自有一套相处哲学:"合得来就多聊两句,合不来就保持礼貌。"他特别提到室友间的"三不原则"——不揭人短、不说过激话、不干涉私事。这种有边界感的社交模式,让三位性格迥异的老人相处融洽。
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▲陈爷爷日常在大厅安静看报


  04亲情观:儿女探望添温馨


  走进陈爷爷的房间,窗台上整整齐齐摞着一叠报纸,床头柜摆着儿女送来的时令水果。他说,儿女们有空时一周便会来探望一次,一起在楼下吃个饭,聊聊天,这让他感到很开心和知足。

  对于晚年生活质量,陈爷爷有独到见解:"玩不动了,吃好住好最实在。"陈爷爷的选择折射出当代老人养老观念的转变。


不居家、不请保姆,87岁自理老人主动选国德养老!

  ▲陈爷爷坐在楼层大厅休息


  据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越来越多具备自理能力的老人主动选择机构养老,他们看中的不仅是生活便利性,更是应对突发状况的保障体系。正如陈爷爷所说:"现在能走能动住养老院是未雨绸缪,等真需要护理时,熟悉的团队和环境反而更有利康复。"

  如今,陈德康爷爷在国德养老院的日子过得规律而充实:早晨在园区里走走,活动活动,午后自己读读报看看新闻,晚上再泡个脚看会电视,既清闲也自由,陈爷爷沉浸其中,尽享岁月静好。

  在这个老龄化加速的时代,陈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:理想的养老生活不是被动将就,而是主动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。当专业护理、安全保障与精神自由形成良性循环,养老院不再是人生的"最后一站",而是开启银发新生活的起点。

上一篇:2年国德时光,90岁奶奶深情告白:"这里不是养老院,是家!”
下一篇:晚年住此已定,让"养老"变"享老"——93岁郑爷爷心语!

连锁分布